close

一直很喜歡劉克襄筆下的台灣山野、福爾摩莎的各個角落,因為愛鳥進而於途中注意到野狗的習性,幾年累積下來的觀察,以第三者的角度著成故事集的小說。 

看著這本書,有如紙上遊歷動物星球頻道的某專輯系列,也許差可比擬為動物悲歌,野狗的棲息之地在何方? 也許長久以來,民眾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,讀過本書,你可以得到認識野狗真正的新解: 

1. 野狗終其一生的活動範圍也不過方圓五、六百公尺而已。
我們印象中的流浪狗所謂的浪跡天涯行遍千百里,也只有千中之ㄧ萬中之ㄧ的狗兒英雄,非常非常少數。狗而若被遺棄,通常都找不到回家的路,能意外找到回家的路而重返家園者,少之又少。 

2. 多數的野狗是沒有信心和威嚴的。
台灣很少有天生純血統的野狗,也就是說沒有什麼野生狗這回事,野狗之所以為野狗,都是因為人們餋養而後又遺棄,這種殘忍的割捨,身心所受的打擊,就像一個孩子感情受挫一樣。而狗兒沒有被結紮,又不斷繁衍後代,才造成野狗的產生。

因為是被拋棄,信心被打擊,自然沒有信心,看看路上的野狗,少有抬頭挺胸、尾巴高高捲起上揚的。 所以野狗攻擊人的機率低,反而是沒有帶上狗項圈的大型高山犬型家犬攻擊人的可能性更大。 大部份的野狗,日夜為了三餐而奔波忙碌尋覓著,而絕大多數的野狗很多時候都處於飢餓狀態,沒吃飽又不可能好好過生活,成群結隊這件事大抵只有家犬比較可能做的。

 唯一有可能大群結隊的情形,是在附近有母狗發情的時節才有可能如此。 

3. 狗交配時不分體型貧富地位。
令人意外的,母狗挑選交配的對象,並非是越高大或是越壯碩的越有機會,不管是家犬或是野狗,狗狗有機會,均等公平,沒有絕對的道理可言。 

野狗的下一代存活率極低,很難健康活到長大成人,成長的過程中也常伴有受傷、皮膚病,外加不得溫飽,在城市與野外的交界點上,野狗以他們求生的方式,極力在這塊不知道是不是屬於牠們的土地,想辦法努力存活下去。 劉克襄先生書裡某段讓人深有感概,人類只是因了城市乾淨和安全的需求,竟形成一道捕殺野狗便可以解決的論述。換言之,野狗並非嚴重地危害到我們,或者威脅到人類的生存。 再從野狗的角度思考。牠們並非來自野生的世界。人類的世界其實便是野狗的世界。牠們不曾以野生的型態存在過,卻在城市裡,因為人類的遺棄,逼得去摸索著這樣的一條絕徑。只可憐,人們未尊重動物在城市的生存權利,繼續撲殺牠們。

 故事的末尾,突然有看徐四金的著作【香水】那般,只是較為淡淡的愕然與無奈悲傷。 愛牠,就不要遺棄。 

圖片來源博客來書店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蘋果妮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